記者林詳澤、黃郁庭/新北報導
臺北市房價居高不下,過去以蛋黃區為主的思維,逐漸轉向低密度住宅環境,近期林口成為雙北「輕移民」的熱門選擇之一,加上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發展,讓當地房市潛力有望再攀高。
記者林詳澤、黃郁庭/新北報導
臺北市房價居高不下,過去以蛋黃區為主的思維,逐漸轉向低密度住宅環境,近期林口成為雙北「輕移民」的熱門選擇之一,加上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發展,讓當地房市潛力有望再攀高。
圖、文/永續新聞網
西北大學科學家開發碳負型建材,助力永續建設。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工程學院的科學家近日宣佈,他們成功利用海水、電能與二氧化碳(CO₂),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碳負型建築材料。該技術不僅能夠 永久封存CO₂,還能將其轉化為高價值建材,如 混凝土、水泥、石膏與塗料,並在過程中產生氫氣,作為潔淨燃料應用於運輸等領域。
記者陳宥蓉、鄭偉宏/綜合報導
我們的生活已脫離不了各種調味料以及加工品,國健署調查顯示,2023年國人平均「鈉攝取量」,從7歲開始就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2400毫克,原因就是國人飲食當中有許多隱形的鈉來源,從國民營養調查中能發現,國人飲食中的「鈉來源」,除了24%來自於烹調時添加的鹽巴之外,其他幾乎都是「加工或調味食品」,甚至像是麵條、吐司、麵包這類麵粉製品,竟然也占了8.2%。到底隱形鈉藏在哪,又為何麵條、吐司得加鹽,新聞深一度帶您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