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臺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提供精神情緒障礙病人的穴道自我保健法/奇美醫院提供
52歲臺商盧先生。主訴:近二月來常在飯後發生胸悶痛心悸。由於經常往返兩岸,業務忙碌外也常交際應酬,時常三餐不規則,罹患胃潰瘍十年,服西藥控制,不過進食後仍易感覺胃脘痞脹、消化慢、容易排氣。過去六年有高血壓及高脂血問題,平時靠西藥控制,但並不穩定(BP:140-160/85-110mmHg,CHO:258,LDL:151)。鼻過敏多年,晨起會打噴嚏流鼻水。工作忙碌緊張時就容易因不明原因恐慌,感覺胸悶緊、憋氣、呼吸不順。近二月來,進食後容易因胃脹引發胸悶痛、心悸,而且後背膏肓處痛引到前胸。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表示,病人的工作壓力大,不明原因恐慌,焦慮緊張,胸悶憋氣呼吸不順,脈沉弦,中醫辨證是「肝氣鬱結,氣機不暢」。飯後容易發作胸悶痛心悸,後背痛引前胸,是不穩定性心絞痛。
許堯欽博士說,從病人的胃脘痞脹、消化慢、容易排氣以及舌苔灰白厚等症狀,中醫辨證是「痰濁內阻,胃氣不降,上衝擾心」的表現。除開立處方之外,另叮囑若服藥後胸痛未改善,則宜盡快至心臟科詳細檢查處置。開立處方以黃連溫膽湯清熱化痰,加味逍遙散疏肝理氣,以藿香、菖蒲、鬱金芳香化濁,丹參、遠志、酸棗仁活血養血。
病人服中藥一周後反應飯後胸悶痛、心悸與腹悶脹的症狀己有明顯改善。只餘晨起稍胸悶數分鐘即自癒,情緒較平穩,較少再恐慌,睡眠也有進步。鼻過敏噴嚏與咽痰均減少。可見胸中氣機得暢,心血得養。但是病人反應經常會便秘,所以處方加入大黃、厚樸、沉香以通腑降氣,服用一個月後反應排便順暢,已少腹脹,胸悶痛心悸也已經很少再發,後背膏肓處痛引前胸已無,血壓穩定BP:140/100,生化檢查血脂也下降CHO:210, LDL:116。準備再回大陸工作。
精神情緒失調也常引發心律不整,身心相互影響!
「心率不整」是一個常見的臨床問題。許堯欽博士指出,導致心律不整的原因,除了心臟本身的疾病(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瓣膜脫垂狹窄、心臟神經傳導阻滯、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等等)之外,精神情緒的障礙也經常扮演心律不整的重要導火線的角色,如:焦慮、憂鬱、恐慌、躁鬱、自律神經失調…等等。醫師在診療心律不整病人時,經常要思考如何去阻斷這樣的因果關係,防止心律不整的反覆發作。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0年平均國人每11人就有1人看過身心科或精神科。臨床上常見在精神情緒的激烈波動之後,引發心律不整,是臨床上典型的「身心疾病」表現。
許堯欽博士表示,以中醫正確調理,有七成可遠離心律不整合併精神情緒障礙。氣虛陽虛寒涼體質者,宜離開冷氣房,加強日照,強化體能,增強氣血循環與代謝;陰虛血虛燥熱體質者運動,宜疏壓減壓,充足睡眠,培補人體陰氣,穩定精神與情緒。
緩和運動,以微微汗出,心跳加快為度。
緊張焦慮,需放鬆者:開胸擴懷氣功,靜坐調息。
體力虛弱,氣血不足者:擺手跨步快慢走。平甩功。
精神情緒障礙病人的穴道自我保健法
易失眠引發心悸者,睡前宜按壓神門穴。易因胃脹氣引發心悸者,進食前宜按壓內關穴。更年期,易緊張生氣引發心悸者,疑按壓三陰交。體能耗弱,食慾不振,營養不足者,平時宜艾灸(或溫灸)足三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