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行挑選零組件組裝電腦時,總會要在預算範圍內達到最高的效能,尤其是有製作動畫、剪輯高解析度影片、順暢遊玩高效能遊戲等重度需求時,更要有足夠空間來容納所有配件又兼顧散熱。全塔式機殼(高直立式機殼)不但擴充性高,還可安裝水冷系統有效排除運作時的熱氣,加上有些機殼還會添加 RGB 燈光特效,能滿足各種族群的使用者。

不過全塔式機殼的選擇眾多,許多廠商如 Thermaltake曜越、Cooler Master酷碼等都有推出不同的商品。這次就要來介紹選擇全塔式機殼的一些訣竅,並挑選出多款擁有不同特性的商品推薦給各位,希望透過這些介紹能幫助大家挑選出合適的款式型號。

全塔式機殼的優點

電腦機殼的尺寸有許多種類,包括迷你機殼以及一般的直立式機殼等。其中全塔式機殼擁有較大的體積,內部的擴充性及額外空間相對也多,可依照需求放入各種零組件,擁有極大的使用彈性。除此之外,在安裝零組件跟清理時也能有相當的餘裕,而不容易被散熱片等物品割傷手,整理及收納線路時也十分方便。

特別是想要安裝大量硬碟,或因遊戲或功能需求,而需要安裝兩組以上顯示卡、CPU 的使用者,只有全塔式機殼可在容納這些零組件後,還有空間可設置散熱風扇及水冷系統,讓電腦在全力運轉時也能有效控制溫度,只要挑選喜歡的造型及空間設置,就可組出心目中理想的電腦主機。

全塔式機殼的選購要點

了解了全塔式機殼的優點及魅力所在以後,接下來就趕快來看看挑選這類大型機殼需要註意哪些地方吧!

●依照零組件種類及尺寸選擇

全塔式機殼的孔位跟其他擴充面板的設計有些不同,在挑選時請務必依照零組件類型購買相對應的商品。

選擇跟主機板規格相符的商品

全塔式機殼的孔位跟其他擴充面板的設計有些不同,在挑選時請務必依照零組件類型購買相對應的商品。

確認CPU散熱器高度及顯示卡長度

全塔式機殼的孔位跟其他擴充面板的設計有些不同,在挑選時請務必依照零組件類型購買相對應的商品。

●依照擴充需求挑選

除了零組件規格會影響到機殼尺寸以外,如果有安裝其他部件的需求,在挑選也要記得確認是否能支援或容納這些配件。

確認硬碟架的尺寸及數量

除了零組件規格會影響到機殼尺寸以外,如果有安裝其他部件的需求,在挑選也要記得確認是否能支援或容納這些配件。

PCI擴充最好要有8組以上的空間

除了零組件規格會影響到機殼尺寸以外,如果有安裝其他部件的需求,在挑選也要記得確認是否能支援或容納這些配件。

若追求頂級效能,請選擇可搭載2個電供的商品

除了零組件規格會影響到機殼尺寸以外,如果有安裝其他部件的需求,在挑選也要記得確認是否能支援或容納這些配件。

●搭載較多大尺寸風扇,可幫助散熱並降低噪音

想要兼顧冷卻效率與靜音的使用者,建議購買可安裝多組機殼風扇的款式。只要搭載的風扇數量越多,散熱效率便會越好,並且可透過降低轉速打造相對安靜的環境。另外,小尺寸風扇需提高轉速來強化散熱能力,而導致風切聲與噪音較大,因此大尺寸風扇相對會有優勢。若想進一步提高冷卻能力,則可確認機殼是否支援水冷系統,並且選擇適合的尺寸來安裝。

●選擇方便安裝及清理零件的機殼

電腦在運作時產生的靜電以及磁場,加上散熱風扇的對流,很容易吸引灰塵、微粒附著在零組件及機殼上,而須定期清理才能維持良好的效能。若是安裝了相當數量的零組件,建議可挑選側板、前後面板都能拆卸,或是採用玻璃面板的商品,不但在組裝過程會較輕鬆,後續的清潔跟維護也能節省非常多時間。

●透側面板增加設計感

對於想要自行組裝電腦的使用者來說,除了擴充性與組裝便利性以外,當然也要留意外觀。若喜歡運用 LED 燈光效果,可挑選有壓克力或玻璃面板的商品,尤其是強調 RGB 的電競主機,透側面版是非常受歡迎的款式;反之,想要維持低調簡約的氛圍,無透側的黑色機殼是個好選擇。
不過如果太過在意外觀而忽略擴充性,可能會導致無法安裝想要的零組件,因此仍建議以硬體規格、擴充性與便利性優先條件。

1: ODYSSEY X

👉點此看更多

隨心自如的強大擴充性近年來高階機殼紛紛朝向全模組化的標準前進,由 Lian Li 推出的 ODYSSEY X 便是其中佼佼者,全外殼都採用經過噴砂陽極處理的鋁合金材質,搭配可90°開闔的雙側折疊式強化玻璃面板,可展現出精心設計的內部配置。為了兼顧通風,在骨架連接處運用全開放式設計讓氣流可隨意進出,並且透過規劃好的風道達到最佳散熱效果。
當然機殼內的秘密不止於此,內建的可變型結構能自由切換成效能、效能R型以及性能型3種不同模式,分別對應空冷以及水冷兩種不同的散熱方式,連前 IO 面板的位置也能移動,超高的使用彈性令可玩性大幅提升。

2: 7000D AIRFLOW

👉點此看更多

網孔面板造就強大散熱能力7000D AIRFLOW 不只提供最大 E-ATX 的主機板安裝空間,預設配置也帶來極大的擴充性,包括已經規劃好的隱藏整線空間、 PWM 風扇集線器等,前面板的4個 USB3.0與獨立 USB Type-C 連接埠,也能滿足需要同時連接較多 USB 裝置的使用者。除了前後側以外,另外在側邊也提供最多可安裝4個機殼風扇的空間,想放入較大型的水冷也完全沒有問題。
由於採用與旗下中塔機殼相似的設計構造,透過完全開放的前網孔來進氣,這款全塔式機殼維持最標準的風道流向,標配前2後1、14cm ARGB 機殼風扇即可維持最基本的散熱能力,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優秀商品。

3: O11 Dynamic XL ROG Certified

👉點此看更多

DIY 玩家最愛,簡單展示裝機成果這款由 LIAN LI 與 ASUS 聯名推出的全塔式機殼,外觀採用全鋁合金材質,不但堅固耐用,且在散熱能力上也相當不錯;並將一般前方的風扇改設置在側邊,搭配上方與下方的配置,全都支援最高360mm 的水冷系統。獨立的硬碟擴充架具備熱插拔設計,不須關機就能自由拆裝,全機面板也透過鎖扣式設計固定,在安裝硬體與清理上十分方便。

最令人驚豔的是在前方與側邊設置兩面強化玻璃面板,可將內部配置完整展現出來,內部也幾乎沒有任何擴充架遮擋,可任意調整水冷系統的走線,創造出專屬於自己的氛圍,是國外 DIY 玩家相當喜愛的創作型機殼。

4: DarkBlader-G

👉點此看更多

輕鬆整合機殼與零組件燈效DarkBlader-G 在左右兩側配置了全景鋼化玻璃側窗,與其他款式相比少了框架阻擋,在欣賞內部配置時更加輕鬆便利。前面板採用金屬鋁材質,並且透過陽極拉絲處理讓質感大幅提升;為了增添變化性,也運用黑化玻璃面板與 RGB 燈條讓整體視覺更加豐富。再加上屬於全塔式機殼中相對親民的價格,讓這款商品成為極具性價比的選擇。

不過相對於其他全塔式機殼來說體積較小,內部擴充性稍差,若安裝水冷系統等零組件,可能會壓縮到其他硬體的空間,在購買前需要詳細確認相關規格。

5: ENTHOO 719

👉點此看更多

堅實外觀帶來極高耐用度PHANTEKS 創立於2007年,在電腦機殼、一體式水冷等電腦零組件上已經深耕許久。ENTHOO 719是其推出的平價全塔式機殼,但依舊擁有相當程度的優勢,除了可自由更改成雙系統或雙電供的額外空間以外,側面板也能視使用者需求,在機殼風扇、2.5吋 SSD、3.5吋 HDD 之間自由切換,尤其頂部能容納最大420mm 的水冷系統,更是極少數商品才有的規格。

鋁材前面板搭配稍有厚度的鋼材骨架與外殼,讓整體的堅固程度更上一層樓,各網孔後也添加了魚骨架構與防塵網,有效封阻灰塵或異物進入機殼內傷害零組件,是集擴充性、運用彈性與耐用度於一身的傑出款式。

6: Define 7 XL

👉點此看更多

低調簡約,運作安靜無聲Define 7 XL 是一款能應付各種用途、使用彈性極大的全塔式機殼,包括側板與前面板全部採用工業消音材質,頂板運用開放可互換式設計,能夠依需求安裝靜音鋼板或通風面板;前門則透過磁吸固定,可輕鬆將風扇濾網或擴充槽擋板拆下。內部的硬碟擴充架除了最高可安裝18顆 HDD 與1個光碟機以外,也可拆卸後用來放置水冷系統的水箱,強化散熱能力。

若是不太喜歡玻璃透側面板,想要低調一點的話,也有全封閉的黑色側板可以選擇,搭配方正簡約的外觀,不需要 RGB 燈光點綴也具備極佳質感。

7: COSMOS C700P

👉點此看更多

輕鬆打造個人化硬體配置高直立式機殼一般都因為重量與體積關係非常難搬運,COSMOS C700P 在上下方各安裝了2個鋁製把手,並且融入整體造型設計中,兼具美觀與實用性。左右側的曲面強化玻璃面板,則帶來極為寬廣的內部視野,各式零組件一覽無遺,幾乎每個機殼部件都能拆解的全模組化設計,不管是想要清理或自行改造都完全沒有問題。
當然內部所有擴充架也都採用模組化結構,可任意拆裝並且調整成想要的配置,像是將主機板與顯示卡旋轉90°或反向放置,讓整體對流更加順暢等,輕鬆成就客製化的使用體驗。

8: iCUE 7000X RGB 鋼化玻璃全塔式ATX電競機殼

👉點此看更多

內部空間寬敞,清潔及拆裝皆方便對於追求完備功能的高階玩家而言,這款全塔式機殼可說是面面俱到。不僅可容納12個120mm的風扇,同時還能安裝3個360mm的水冷系統,並具備多達10個2.5吋硬碟安裝槽。完全不用擔心空間不足,可充分滿足散熱及儲存需求。
更棒的還有,側版採用雙門式免工具設計,包含前端及頂部面板在內也能輕鬆拆裝,不論清潔或進行客製化改造都十分方便。此外,內部附有深達3cm的隱蔽式整線空間,有助於快速整合線材,打造簡約整齊的視覺感,讓使用體驗更上一層樓。

9: XPG BATTLECRUISER 戰巡艦電競機殼

👉點此看更多

美觀且超值的入門款即使在高直立式機殼中算是較小的款式,XPG BATTLECRUISER 依然可安裝市面上絕大部分 CPU散熱器與顯示卡。藉由前方與透側的4面玻璃面板,能夠輕鬆瀏覽機箱內配置;預設搭載的4顆 ARGB 風扇也可透過控制器調整12種光效模式,搭配主機板、顯示卡等零組件的燈光效果,相信可帶來極為絢麗的視覺體驗。
但玻璃面板的缺點就是在沾上指紋或髒汙時非常明顯,頂部覆蓋的配件也稍稍遮擋住散熱口,就算邊緣有預留一些縫隙,但多少還是會影響到對流效果。

10: AORUS C700 GLASS

👉點此看更多

絢麗的獨特外觀與 RGB 效果在主機板等電腦零組件領域中名列前茅的 GIGABYTE,在機殼部分也有相當吸睛的作品。AORUS C700 GLASS 採用前衛的獨特前面板造型,搭配 RGB 燈效,搭配兩側的燻黑鋼化玻璃面板,看到的第一眼就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充足的內部空間以外,前面板 IO 也支援高達4個 USB3.0以及 HDMI 連接埠,很適合經常使用外接硬碟或螢幕的使用者。

具備獨特造型的代價則是接近20kg 的重量,而且不但沒有提把輔助,前方與兩側的面板也沒有地方可下手,搬運時可能需要多人協力,相對較不方便。

全塔式、中塔式、低塔式機殼的差別是什麼?

主要差別在於機身體積與擴充性不同,全塔式機殼可以裝到 E-ATX規格主機板,也可支援多張顯卡擴充,適合給專業玩家、伺服器使用。中塔式機殼則是目前市面上最大眾的機殼,可以裝下主流的 ATX、M-ATX尺寸的主機板,也支援市售大部分的顯示卡,適合大多數的使用者。
低塔式顧名思義為體積最小的機殼,只能裝下 ITX小主機板等特定的尺寸,在擴充性上的限制也較多,像是顯示卡長度、塔散高度都有規定,但精小的機身對於外宿、移動型的使用者還是相當具有吸引力。

常見的全塔式機殼材質?

全塔機殼通常會放在比較高階、旗艦的定位,也因為本身的售價較高,所以材質上常選用像鋁製、加厚玻璃等比較昂貴的材料以增加豪華感。

電競玩家要選哪種全塔式機殼?

電競取向的玩家可能還是會希望主機的外觀酷炫,所以挑選上可以盡量以具備大片玻璃者為優先,這樣便可以直接一覽主機內的零組件,若再透過 RGB燈效還可以表現自己獨一無二的美感信仰。

了解其他機殼產品

本篇說明了內部空間較大的全塔式機殼,而如果想同時參考其他尺寸的機殼商品,也可以繼續閱讀以下提供的主題,並配合個人需求比較看看哪種較適用,以讓後續零組件 DIY 時能更順利喔。

總結

這次介紹了高直立式機殼的選購要點與推薦商品,不知道各位覺得如何呢? 不管是喜歡 DIY 組裝電腦,還是對散熱效果有極高要求,甚至是想安裝大量高階零組件的玩家,都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的內容,並按自身需求留意各項規格,相信就能找出最合適的款式!

相關文章

【專家監製】2023最新十大Wi-Fi分享器推薦排行榜

【專家監製】2023最新十大防水藍牙喇叭推薦排行榜

【音樂製作人監製】2023最新十大運動耳機推薦排行榜

【專家監製】2023最新十大家庭劇院喇叭推薦排行榜

【專家監修】2023最新十大行動電源推薦排行榜

【專家監製】2023最新12款藍牙喇叭推薦排行榜

【開箱】2023最新十大平價高音質耳機推薦排行榜

【專家監製】2023最新8款無線滑鼠推薦排行榜

【專家監製】2023最新7款ATX機殼推薦排行榜

【專家監製】2023最新13款迷你機殼推薦排行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ntosricd5v 的頭像
    santosricd5v

    may選擇困難

    santosricd5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